犬/狗行為訓練 – 目的不是要教他們馬戲團表演,也不是要樹立主人的威嚴,而是藉由訓練,建立起主人和狗之間溝通的管道,進而解決最基本吠叫、爆衝、咬人、侵略、大小便等生活常見問題(行為矯正),再進一步地增進人、狗之間的關係,讓兩者的生活環境能更和諧、快樂。
1. 讓狗狗知道我們要什麼
相信下面這幾個狀況許多主人看了應該心有戚戚焉:「有人按電鈴狗就叫個不停,叫他閉嘴還越叫越勤」、「下班回家一開門, 狗尿四處揮灑,『黃金』遍地開花」、「出門散步狗遛人,二頭肌越遛越大」…。
我們也不是一出生就會拿筷子、第一次進到捷運車廂就知道不能飲食,這些「規矩」都是別人告訴我們,我們學起來後,反覆練習才會的。同樣的道理,你不能期待一隻剛領養回家的黑亮小土狗,一進家門就知道廁所在哪、八萬元的牛皮沙發不能咬、電鈴蜂鳴器響得時候不用跟著一搭一唱。
訓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,在於讓狗狗們和諧地融入我們的生活,教他們我們建立的規則-「我出門上班的時候請你乖乖地在家裡休息、在外面買東西的時候請你坐下稍微等等等、餐桌上的食物是我們的不是你的」…等。
透過訓練,正確地教導牠你的「規矩」,讓牠知道你要什麼,你有狗相伴的生活才會更舒服和開心。
2. 更了解你的愛犬要什麼
早上起床時,你家的狗會不會跟你說「早安,你早餐要吃什麼?」還是這兩天氣溫降低,你會對牠叫「汪,汪汪汪,汪汪汪汪-汪?(欸,天氣變冷了,你要被子…嗎?」)不會,因為狗不會講人話,牠也聽不懂你的「狗語」(但你可以試看看就是了…)。訓練是人、狗溝通的橋樑之一,缺乏了這個「語言」,你不會知道狗需要什麼,你們之間就無法順利溝通。
當然不是說訓練之後,你的狗就會每天跟你噓寒問暖話家常了,但從一個正確管道學習如何訓練狗狗,會讓你有更多的知識基礎,從狗狗行為的一舉一動判斷牠們在想什麼、需要什麼,而在更了解你們家的狗之後,也會讓你更容易營造出讓牠們快樂的環境。
3. 狗行為訓練 讓就醫、美容不再像上戰場
在台灣,因為要接種疫苗的關係,應該是每個人都打過針。即使你知道這是為了你好,針細細的也不會太痛才是,但在針要戳下去的那一剎那,你有沒有感覺特別緊張,甚至害怕呢?我想應該多多少少是有的,有些人甚至會暈針呢!
同理,狗狗每次去醫院、美容,一下插針、一下量肛溫,或是被吊起來洗澡、剪毛、剪指甲,牠們甚至沒有足夠的智商能認知到看醫生和美容是為了牠好,牠只知道每次去到這兩個地方,結果都不是太好,又加上爸爸、媽媽表現得很緊張,好像真的會發生什麼恐怖的事!
造成的結果,就是狗狗每次到這些地方都越來越緊張,開始發抖、哀鳴,嚴重的甚至會產生侵略行為,進而對旁人開始產生攻擊。醫生、美容師苦惱,做狗狗家長的我們也苦惱。
若是在去這類型的場所之前(像是剛養幼犬時),我們若有足夠的訓練基礎,就能避免類似的狀況發生,或是在發生時,知道如何正確應對,以緩和牠們過度的情緒反應。
4. 安全!安全!安全!
如果你的寵物會撲人,而你有沒有像上面那位黃金獵犬的主人,強壯到可以挺身接住正面衝臉的25公斤飛天毛孩,我會建議,現在就牽著你的狗一起開心地去接受正向訓練吧!
意外之所以是意外,就是事情發生在我們沒有想到的時候。平常只是單純的行為,不過一旦發生在錯的時間點、不對的人身上的話,可能原本是迎接人的可愛飛撲,但剛好撲在肌肉較不發達的長輩身上、或是一如往常的遛狗,但突然跳出來的一隻貓,過度的刺激讓牠們爆衝到馬路上,都可能是造成意外的原因。
以安全為出發點的訓練,也是營造人、狗環境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5. 狗行為訓練 – 不只是訓練,還建立更密切的人、狗關係
相信大部分會養狗的朋友,可能早上起來都會跟狗狗說話、搓揉牠們毛茸茸的身體,帶著微笑看著他們吃早餐,再在上班前牽出去散個步上個廁所,之後匆匆忙忙地趕去上班。下班回家,一樣再放個飯、散步一下後休息,完成一天的儀式。當然,每個家庭都有專屬的儀式,而這樣簡單的幫毛孩們把屎把尿,已經讓牠們封你為上帝或媽祖,與你密不可分了。
而我們若加入一些增加互動的訓練,即是只是單純的服從訓練,例如:坐下、趴下、等待、喚回等,除了滿足生活上的需求外,也會透過訓練的過程讓彼此增加更多互動;當然,也可透過訓練一些生活需求之外的才藝,讓狗狗動動腦,主人本身也會從中獲得樂趣,進而讓兩者的關係更加穩固。
如同小孩沒上學不會知道新知及熟悉團體生活的方式,狗也是要經過訓練才能用我們接受的方法融入人類生活、與主人互動。兩個月以下的狗需要留在她的母親及同伴間,學習狗與狗互動的方式,因此只要是兩個月以上的狗,只要你認為有需要,讓狗接受訓練多晚都不遲!